長春膚康醫院介紹牛皮癬
文章來源:長春膚康醫院皮膚科 有疑問咨詢在線醫師 發布時間:2016-11-24
在初識銀屑病一文中為大家簡介介紹了銀屑病的一些科普內容,今天接著為大家介紹一些有關銀屑病的其他科普知識。
牛皮癬皮疹容易發生的部位是有一定規律的,有人對幾千例牛皮癬患者進行統計學調查,發現初次發病的部位以頭皮較常見,約占46.9%,其次為小腿、大腿、肘部、背部和上臂,分別占36%、21.7%、18.8%、16.8%和15.3%不等。
在所有的牛皮癬患者當中皮損分布也較多見于頭皮,約65.7%的病人有頭皮處的損害。雖然全身都有受累的可能,但好發部位按次序分別是:小腿(63.7%)、肘部(48.4%)、背部(48.4%)、上臂(46.6%)、前臂(43.1%)、膝蓋(38.6%)、胸部(32.8%)以及腹部和臀部(31.1%)等。受累較少的部位是腋下,僅有8.8%的牛皮癬患者會在腋下發生皮疹。
銀屑病常見類型:
1.尋常型牛皮癬
牛皮癬的癥狀大多急性發病,擴延全身,原發疹為針帽頭至扁豆大小的炎性丘疹或斑丘疹,呈特有的淡紅色,境界明顯,表面被覆多層銀白色鱗屑,周圍有輕度紅暈。剝除鱗屑可露出半透明薄膜,剝除此膜則出現小的出血點,自覺有不程度瘙癢。
2.紅皮病型銀屑病
約占銀屑病的1.62%,多由尋常型銀屑病治療不當而引起,如在進行期外用刺激性強的藥物,如芥子氣、高濃度的水楊酸制劑、汞砷制劑,或長時間、大劑量使用免疫抑制劑如乙亞肺、乙雙嗎啉和激素類藥物,如強的松、地塞朱松等突然停藥后而引起,皮疹初發常在四肢屈側,發生局限性紅疹,迅速擴延全身,呈廣泛潮紅,繼而大量脫屑,呈糠麩狀,常伴有發熱、畏寒、頭痛、關節痛等全身癥狀,治療較頑固,易于復發。
3.膿胞型銀屑病
是銀屑病中較少的一種類型,約占銀屑病的0.69%,臨床上通常分為泛性膿胞型銀屑病和掌蹠型銀屑病。
泛發性膿胞型銀屑病,以四肢屈側及皺襞處較多,也可累及全身,皮損初發為在急性炎癥紅斑的基礎上,出現多數密集針頭至粟粒大小無菌性表淺膿胞,附有少量菲薄鱗屑。膿胞迅速增多,相互融合成大片膿糊狀或成為環形紅斑狀,但其下又可再發新的膿胞,常因接觸摩擦等外因,使膿胞破裂形成糜爛結痂。
掌蹠膿胞型銀屑病,皮損主要侵及掌蹠部,損害為對稱性紅斑,上有多數針頭至粟粒大膿胞,胞壁較厚,不易破潰,,約經十天左右可以干涸,結褐色痂,痂脫落后可出現小片鱗屑,鱗屑下又有新的膿胞出現,可侵及整個掌蹠部,經過緩慢,易周期性發作。
4.關節炎銀屑病
關節型牛皮癬牛皮癬的癥狀可發于大小關節,亦見于脊柱,但以手、腕、足等小關節特別是指(趾)末端關節多見,關節紅腫疼痛,輕者關節紅腫輕微,有輕度變形,本病多與膿皰性牛皮癬或紅皮病性牛皮癬并發,常伴有高熱、貧血等全身癥狀,本病可長期遷延,治療困難,伴發膿皰型牛皮癬者預后較差。
銀屑病危害
(1)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物質丟失:由于牛皮癬大量脫屑,構成皮膚的蛋白質、維生素及葉酸等物質隨之丟失。若皮損遷延多年不愈且泛發全身,會導致低蛋白血癥或營養不良性貧血。臨床表現為乏力、倦怠、面色蒼白,易于感冒等癥狀。
(2)泛發性膿皰型牛皮癬導致臟器損害:有的尋常型牛皮癬患者會突然發生高熱,關節腫痛,全身不適及血細胞增高,皮膚上迅速出現粟粒大小,密集的小膿皰。膿皰連成大片,干涸后于皮下再發新的膿皰,反反復復持續數月不消退,這就是泛發性膿皰型牛皮癬,此病常常并發肝,腎等系統損害,亦可因繼發感染、電解質紊亂或衰竭而危及生命。
(3)關節型牛皮癬導致關節損害:關節型牛皮癬除有牛皮癬損害外,還發生類風濕性關節炎癥狀。臨床表現有關節腫大疼痛,活動受限,晨僵,甚至關節積液或變形。長久以后,關節可以強直。X線檢查呈類風濕性關節炎改變,但類風濕因子檢查陰性。有的患者血沉可以增快,并可伴有發熱等全身癥狀。關節病型牛皮癬病程慢性,往往經年累月而不易治療。
(4)紅皮病型牛皮癬導致全身損害及繼發感染:紅皮病型牛皮癬少見而嚴重。表現為周身皮膚彌漫性潮紅或暗紅,膿脹或伴有滲出,表面覆有大量麩皮樣鱗屑。患者伴有頭痛、發熱、畏寒等全身不適。淺表淋巴結腫大,白細胞計數增高,若沒有及時正確處理,極易造成死亡。由于皮損面積大,細菌易于侵入,會導致敗血癥而死亡;由于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容量不足等,導致心力衰竭而死亡;亦可由于肝、腎功能衰竭而導致死亡。
長春膚康醫院唐中兵主任提醒:
銀屑病難治,切不可自行用藥;也不可輕信偏方或一些“特效藥”,要全身治療,并且持之以恒。治療銀屑病(牛皮癬)時要做到針對不同病因、類型、病期,考慮患者的受益與風險,給予恰當的治療,同時應重視心理治療,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勞累、精神緊張等誘發或加重因素。
- 上一篇:【長春膚康醫院】銀屑病患者保健養生常識
- 下一篇:預防牛皮癬找準病因是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