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吃多了,小心變成“小黃人”
文章來源:長春膚康醫院皮膚科 有疑問咨詢在線醫師 發布時間:2016-12-16
橘子吃多了,小心變成“小黃人”
你是否被調侃過“吃多了橘子小心皮膚變成黃色”?
你是否這樣回答過“真的假的?你可別騙我哦!”
讓我們帶著疑問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事件回顧
11月的一天,醫院來了一位大學生,皮膚發黃,去醫院檢查,各方面體征正常。自己也沒有感覺到身體不適,能吃能睡,精神飽滿,大便通暢。醫生建議來皮膚科看看,給個意見。
檢查發現這位大學生的手腳和面部皮膚明顯呈黃色,但是有光澤,沒有其他異常表現。結合正常的膽紅素和肝腎功能化驗結果,應該考慮“橘黃癥”,又稱胡蘿卜素血癥。問了這個大學生,確實在發病前1周,因為回南方盛產橘子的老家農家樂采摘過,幾天內吃了大量的橘子。
什么是胡蘿卜素血癥?
它是一種皮膚發黃的表現,特別容易和黃疸(高膽紅素血癥)混淆。胡蘿卜素血癥在吃大量的蔬菜泥的嬰兒和初學走路的孩子中尤為常見。因為嬰幼兒的飲食包括大量的黃色蔬菜,特別是胡蘿卜和含類胡蘿卜素的水果和蔬菜等。類胡蘿卜素包括α-和β-胡蘿卜素,以及番茄紅素。包括胡蘿卜、紅薯、芒果、杏、甜瓜、西紅柿、辣椒、南瓜、綠葉蔬菜等。此外,β-胡蘿卜素也是經常使用的食品著色劑。
我們的皮膚顏色主要由四個因素決定,黑色素、血紅素、胡蘿卜素和皮膚厚度。黑色素使皮膚發黑,血紅素使皮膚發紅或青,胡蘿卜素使皮膚發黃,皮膚越厚越黑。因此一旦過度攝入胡蘿卜素就會引起皮膚發黃。
即便皮膚發黃,也不用擔心中毒
不同于黃疸,胡蘿卜血癥的皮膚顏色傾向于亮桔黃色,汗腺分泌旺盛區域更明顯(如手掌、腳掌,與鼻唇溝),不累及黏膜組織及鞏膜,因此眼白是不黃的。黃疸則為暗黃色,累及粘膜組織和鞏膜,眼白是發黃的。雖然飲食是胡蘿卜素血癥的主要原因,但是一些疾病也可以導致其發生,如腎病、糖尿病、神經性厭食癥、肝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因為這些疾病降低了β-胡蘿卜素轉化為維生素A,即便攝入正常量的胡蘿卜素,也會因為不能轉化代謝而產生皮膚發黃。
胡蘿卜素是維生素A的前體。過多攝取維生素A是可以導致肝中毒的,但是胡蘿卜素不會產生該類中毒現象,因此即便皮膚發黃,也不用擔心肝中毒。減少或停止這些食物的攝入,皮膚變色就會自行消退,恢復正常。
長春膚康醫院皮膚科醫生提醒:
橘子雖美味,但是不宜過量使用,以免過猶不及。
- 上一篇:【長春膚康醫院】中草藥趣談--地榆
- 下一篇:冬天“冷”出來的皮膚病,該如何應對?


















